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 有...

《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 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成功答卷”

A.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B. 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差别    C. 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D. 加强了民主党派的团结

 

A 【解析】从材料“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可知,材料评论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故A项正确;B说法错误,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会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只要有民族存在,民族差别就必然存在;C项不符合要求,排除;D项是政党制度的意义,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经过抗战八年,从最初的两、三万人发展到甚至具备夺取政权的能力。而国民党恰恰相反,经过八年抗战,蒋介石的威望、国民政府的威望、整个国民政府的统治消失殆尽。这说明抗战胜利后

A. 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C.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某同学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应为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B. 南昌起义、长征胜利会师

C. 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 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亊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

A. 国民革命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

C. 红军长征

D. 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下图为《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所占的比例。出现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五四运动的发生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国共合作的实现    D. 土地革命的进行

 

查看答案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一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沙皇武力镇压革命

B. 两个政权并存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俄国退出一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