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故居(下图)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

马克思故居(下图)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每年有大量的中国人就像怀着朝圣心情的信徒,万里迢迢来这里朝拜。如果你想去参观,应该购买直接通往哪个国家的机票

A. 德国

B. 法国

C. 比利时

D. 英国

 

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 1818年公历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故参观马克思故居应购买德国机票,A项正确。法国不是马克思的诞生地,1845年2月3日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排除B。1848年3月4日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排除C。马克思曾经流亡英国,英国不是马克思的诞生地,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作孚(1893-1952年),重庆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1927年8月,卢作孚聘请丹麦工程师勘测设计修建北川铁路,1935年3月全线通车,成为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1930年,卢作孚创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诠释了“兼善天下,兼善教育”的办学理念,立校训“舍得干,读兼善”传承至今。同年10月,三峡染织工厂由峡防局工务段改组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是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

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本的轮船公司由盈转亏,悄悄退出川江航运,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1938年秋,武汉失守,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把大量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1950年,滞留香港的卢作孚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并把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船舶基本开回大陆。

——摘编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兴办实业和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

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著名的《什么是启蒙》中,康德把它简要形容为可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智力。“我听到人们在所有方面都大声地喧嚣:不要争论。官员说:不要争论,执行!税务征收人说:不要争论,繳钱。牧师说:不要争论,信仰。” 同他们针锋相对,康德回应说:“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

——《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 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在元代运河基础上,建 造有用于调节水量的船闸和用于泄洪及向运河输水的水闸,用于拦水蓄水的 石坝、草坝、土坝遍布运河两岸。由于规划合理、疏浚及时,四五百年间, 京杭运河河道稳定,持续畅通。运河沿线的工商业城镇是运河物质文化的一 个亮点。运河像一个环环相扣的经济链条,在它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商业繁 华的城镇作轴心,将沿途乡村紧紧地连为一体;并持续不断地通过城镇经 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兴盛。另外,从事河道、漕运、制作、税收管理的 官员常住于运河沿线的大小城镇,十几万漕运兵丁每年往来于运河上,形成 了迥异于其他行政区域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运河的畅通,商业的发展及 对水运的依赖,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如 起源于福建的天妃(又称马祖、天后)信仰沿运河北上,北方的神灵也泊去 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南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心理心态趋同成为明清 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多次实施清理整治工程,成为仅次于长江的 第二大干线航道,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和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 运河遗产保护和促进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外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先 进经验,形成完善的近代运河法律保障体系。在大运河航道建设工程中根据 当地地貌,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着重保护相关古迹,弘扬 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运河遗产既具有发展经济功能, 又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摘编刘庆余《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时期与明清时期对京杭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新中国运河保护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