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著名的《什么是启蒙》中,康德把它简要形容为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著名的《什么是启蒙》中,康德把它简要形容为可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智力。“我听到人们在所有方面都大声地喧嚣:不要争论。官员说:不要争论,执行!税务征收人说:不要争论,繳钱。牧师说:不要争论,信仰。” 同他们针锋相对,康德回应说:“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

——《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 史论结合。)

 

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方法论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学生围绕“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依据题目的意思可知,此题是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来阐述“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以谈一谈“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思想解放等影响。解题时要审好题、看清设问,尤其是设问后面括号是的要求。如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然后就是要审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和关键信息,按照要求拟定一个具体论题。最后就是围绕中心论题组织答案,表述时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论述。总结时要注意主题的升华,能做到画龙点睛。 具体可参看示例:论题:运用自己的智力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 论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天主教会控制人门思想的背景中,欧洲思想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虚伪,肯定人的价值,素教改革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黨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追求自由平等,使人文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思想都构成西方近代文化的基本内涵。但也看到,过度使用自身的智力,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文艺复兴过度推崇人文主义,带来私欲膨张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总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合理运用自己的智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在元代运河基础上,建 造有用于调节水量的船闸和用于泄洪及向运河输水的水闸,用于拦水蓄水的 石坝、草坝、土坝遍布运河两岸。由于规划合理、疏浚及时,四五百年间, 京杭运河河道稳定,持续畅通。运河沿线的工商业城镇是运河物质文化的一 个亮点。运河像一个环环相扣的经济链条,在它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商业繁 华的城镇作轴心,将沿途乡村紧紧地连为一体;并持续不断地通过城镇经 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兴盛。另外,从事河道、漕运、制作、税收管理的 官员常住于运河沿线的大小城镇,十几万漕运兵丁每年往来于运河上,形成 了迥异于其他行政区域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运河的畅通,商业的发展及 对水运的依赖,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如 起源于福建的天妃(又称马祖、天后)信仰沿运河北上,北方的神灵也泊去 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南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心理心态趋同成为明清 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多次实施清理整治工程,成为仅次于长江的 第二大干线航道,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和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 运河遗产保护和促进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外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先 进经验,形成完善的近代运河法律保障体系。在大运河航道建设工程中根据 当地地貌,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着重保护相关古迹,弘扬 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运河遗产既具有发展经济功能, 又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摘编刘庆余《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时期与明清时期对京杭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新中国运河保护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 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 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查看答案

193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规定:“在五年计划内,我们已经不仅像五年计划规定的那样,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这表明苏联

A. 重点打造农村经济

B. 努力提高机械化水平

C. 全面展开经济建设

D. 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A. 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

B. 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

C. 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雅典人因此感到愤怒,从此取消了该法。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

A. 只是用于打击政敌的工具

B. 根本无法维护民主制度

C. 主观随意性强难以维持

D. 存在制度缺陷易于操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