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 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 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 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 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B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实力的变化,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实力的转变还是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进一步挖掘出问题的本质;C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根本在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D选项不是关键性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年代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8年

1980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 中美关系的改善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邓稼先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隐姓埋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邓稼先主持“两弹”工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邓稼先的选择做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地方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改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精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寓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语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家训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