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精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寓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语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家训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体现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清正廉洁;重视耕读传家。 因素:小农经济的制约;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支配。 (2)特点: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国际视野。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解析】(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思想:重视道德修养;体现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清正廉洁;重视耕读传家。第二小问:因素:小农经济的制约;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支配。 (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国际视野。第二小问: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4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77

日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指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定要做出的某种投入或者导致的某种损失、牺牲的,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这些代价是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的。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科技进步的代价是否被控制在合理的“度”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成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主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究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光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由此可见,相对论的提出

A. 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结果

B. 是科技教育进步的必然

C. 是对近代科学的彻底否定

D. 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

 

查看答案

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A. 宣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 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 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 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查看答案

(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指出:如果我们继续留在共同体之外,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现实的权利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将越来越重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而较少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将同时失去对欧洲和华盛顿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地位。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受到欧洲抵制

B. 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

C. 西欧崛起形成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D. 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