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D.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解析】材料突出了“重工业”特色,这一时期,中国在国家安全上受到苏美两大国威胁,为了国防和安全,需要重点发展重工业,且为了避免大战的破坏,重工业主要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受工业化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而题干材料现象恰恰有利于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项错误;D项是在1984年,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

A. 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B. 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 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

A.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B.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D.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查看答案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