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并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 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2)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 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美国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 (3)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扶贫要具有针对性;扶贫方式应该多样化等 【解析】(1)思想:根据“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得出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根据“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得出扶贫方式多样化;根据“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得出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根据“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得出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 价值:根据第一问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分析回答。 (2)内容:根据“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得出立足地方教区;根据“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得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根据“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得出推广感化院制度。 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美国政府态度:根据“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得出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 (3)认识:根据材料,可从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解决等方面分析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

A.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

C.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D.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 导致农业生产关系的长期落后

B. 严重忽视了农民的基本需求

C. 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

D. 推动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查看答案

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A.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B.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