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

下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

A. 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

B. 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

C. 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

D. 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

 

C 【解析】试题分析: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之一。教师是洋人,不能反映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排除A;“学生拖着辫子”不能说明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排除B;由“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可见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故选C。洋务教育培养新式的军事,外交和翻译人才,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史十五讲》中写道:“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他的一生似乎与‘门’有缘……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造成道光帝“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

B. “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于时代潮流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动摇了统治根基

D. 黄宗羲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冲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

B. 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

C. 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D. 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

 

查看答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

A.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D. 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查看答案

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

A. 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 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 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查看答案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时代》首次给西方人介绍的周恩来,在政治上策划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材料二   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三   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封面文章写到:“当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他著名的演讲,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他的助手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根据材料四分析“尼克松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有何意义?

材料四   发表于1972年3月6日。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时代》封面像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