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

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

B. 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

C. 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D. 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

 

D 【解析】图片材料中的“鸡”的不同书法呈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汉字书写艺术中的多样化,同时不同的字体展示了书法的不同美感,故D项正确;A项从图片信息中不能反映,B项说法错误,应是楷、行、草三体书法艺术;商朝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

A.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D. 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查看答案

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

A. 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 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 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查看答案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时代》首次给西方人介绍的周恩来,在政治上策划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材料二   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三   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封面文章写到:“当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他著名的演讲,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他的助手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根据材料四分析“尼克松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有何意义?

材料四   发表于1972年3月6日。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时代》封面像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8-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7次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这次会议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下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组织的合作程度低,属于松散性的论坛性组织

B. 该组织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 其以大国首先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D. 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2017.8.7“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纪念

①开创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