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

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

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621年)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依据《资治通鉴》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

 

 

A. 《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 《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 《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 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D 【解析】按照一般理解,李世民是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钦定的史书会有为他辩护的成分,故排除A;《旧唐书》由于是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也不是唐代当时的时间,故可靠性差些,故排除B;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不是李世民同时代的人,且其编著的《资治通鉴》很可能是借鉴了唐代的官方史书,故C也有可能不可靠;温大雅作为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可以说是亲历者,而且他作为当时的大臣,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故最有可能是可靠的,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据此可知汉景帝时期

A. 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 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 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 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查看答案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A.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周王对于诸侯

A. 可依据分封制管理

B. 可以随时剥夺其封地

C. 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D. 不能干涉他们的事情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以来,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其结果,造成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到了武帝时代,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对币制进行彻底整顿:“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朝廷主持造币的机构)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入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或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汉武帝创五铢钱制直到隋末,其间垂七百三十九年,尽行五铢延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861年,清政府批准建立京师同文馆,1862年6月在总理街门内正式行课。成立之初课程仅有外文和汉文。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分年课程计划(1876年制定)

 

年次

八年制课程规划

第一年

认字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

第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第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第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第五年

讲求格物(自然科学)。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第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第七年

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国际法)。练习译书。

第八年

天文测算。地理金石(考古)。富国策。练习译书。

 

 

——根据孙培清《中国教育史》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晚清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