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而在这一过程中,牛耕也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在传统中国,人是最可贵的,养人是不计成本,相比之下,养牛却要计算成本。《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业中“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1)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耕牛的运用,节省了人力。它们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①原因: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养牛成本高。②影响: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解析】(1)从耕犁和耕牛两个方面论证牛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原因:根据材料“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归纳原因;影响:回答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落脚点在“发展”二字上,可从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以及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己》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①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②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眥窳③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①果隋:据《集解》,即果蓏(音裸),指瓜果。②埶:同“势”。③眥窳:苟且)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材料一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2)材料二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西汉时期楚越之地仍然保持这种耕作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曰:“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这充分说明了小农经济

A. 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先天的落后性

B. 成为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在抵御天灾人祸方面具有脆弱性

D. 遭受着封建政府的沉重剥削与压迫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