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史载()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A. 维护分封制度    B. 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 满足关中经济需求    D. 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D 【解析】宗周的设立体现出加强对商朝贵族的统治,维护分封制度,加强对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的震慑,故A、C两项错误;成周并未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可知,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陕西,所以建“成周”主要是加强西周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2年①

社会总产值

6.5

7.4

6.3

4.2

3.3

国民收入

6.5

7.8

5.7

4.3

2.6

工业总产值

8.6

8.5

7.4

4.4

2.8

农业总产值

2.2

3.9

2.5

1.7

4.0

基建投资

5.4

7.3

6.7

3.7

2.0

 

 

①为1982年和1983年平均增长率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先后实施了“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1966-1980年),并在工业部门推行了新经济体制,在农业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对促进集约化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益有一定作用,但它仍然是在坚持国家高度采中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些修补措施。……对利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上仍取排斥态度。……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病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克林顿(1992-2000年任美国总统)在1993年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昨天的政府。”

材料四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

——克林顿总统国情咨文(2000年1月)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主要呈现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所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试验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有何重大变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象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予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显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1901年接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习称老罗斯福,1901~1908年在位)发表就职演说认为菱国产生了“与工业中心巨大财富积累密不可分的烦恼与焦虑”。

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以违反国会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由对摩根、洛克菲勒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的北方证券公司提出起诉,并最终以其垄断铁路、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作出解散该公司的判决。其任期内起诉反托拉斯案件43起惩罚少数行为恶劣的托拉斯。无烟煤矿工人大罢工,煤矿主要求政府出面弹压,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迫使煤矿主降低工时并提高工资。组建全露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等,提高公众对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国家监管力度。制定宏大灌溉规划,改善西部干旱不毛地区。通过纯洁食品及医药法案、检查肉类法案,禁止食品公司及医药公司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变编》等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总统面对经济危机召开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和地方政府尽可能用正常建设的办法来协助政府改善局势;签署关税法案,提高七十五种农产品和九百二十五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并声称“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宣布成立失业救济局,批准“邻居互助计划”,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宣布成立具有很大借贷能力的复兴金融公司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与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他还写信给一位倡导举办公共工程的人说美国不可能“靠乱花钱得到繁荣”,并断然否决国会通过的一项二十亿美元的救济法案。胡佛的政策成效甚微,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简陋的栖身之所形成的聚集区被称为“胡佛村”。

——摘编自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1933年3月,以“新政”为口号赢得总统大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会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经济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敌人入侵时应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期举措被称为“百日新政”。通过《紧急银行法》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以恢复信贷。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加强美国商品对外竞争力。《农业调整法》规定丰年时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物价。《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吸收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从1935年开始第二期“新政”巩田新政成果。

——摘编自南京大学李庆余《美国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奥多·罗斯福认为美国产生了“与工业中心巨大财富积累密不可分的烦恼与焦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拉斯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胡佛总统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什么?你怎样看待其“以工代赈”的做法?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采取的经济措施有哪些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指出与胡佛相比,富兰克林·罗斯福反危机措施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C. 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

D. 用指令性计划指标代替指导性计划指标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