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显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1901年接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习称老罗斯福,1901~1908年在位)发表就职演说认为菱国产生了“与工业中心巨大财富积累密不可分的烦恼与焦虑”。

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以违反国会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由对摩根、洛克菲勒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的北方证券公司提出起诉,并最终以其垄断铁路、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作出解散该公司的判决。其任期内起诉反托拉斯案件43起惩罚少数行为恶劣的托拉斯。无烟煤矿工人大罢工,煤矿主要求政府出面弹压,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迫使煤矿主降低工时并提高工资。组建全露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等,提高公众对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国家监管力度。制定宏大灌溉规划,改善西部干旱不毛地区。通过纯洁食品及医药法案、检查肉类法案,禁止食品公司及医药公司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变编》等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总统面对经济危机召开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和地方政府尽可能用正常建设的办法来协助政府改善局势;签署关税法案,提高七十五种农产品和九百二十五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并声称“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宣布成立失业救济局,批准“邻居互助计划”,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宣布成立具有很大借贷能力的复兴金融公司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与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他还写信给一位倡导举办公共工程的人说美国不可能“靠乱花钱得到繁荣”,并断然否决国会通过的一项二十亿美元的救济法案。胡佛的政策成效甚微,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简陋的栖身之所形成的聚集区被称为“胡佛村”。

——摘编自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1933年3月,以“新政”为口号赢得总统大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会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经济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敌人入侵时应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期举措被称为“百日新政”。通过《紧急银行法》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以恢复信贷。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加强美国商品对外竞争力。《农业调整法》规定丰年时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物价。《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吸收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从1935年开始第二期“新政”巩田新政成果。

——摘编自南京大学李庆余《美国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奥多·罗斯福认为美国产生了“与工业中心巨大财富积累密不可分的烦恼与焦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拉斯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胡佛总统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什么?你怎样看待其“以工代赈”的做法?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采取的经济措施有哪些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指出与胡佛相比,富兰克林·罗斯福反危机措施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部分垄断集团扰乱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劳资矛盾突出;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医药和食品部门损人利已现象严重。(只要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影响:托拉斯的出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垄断资本家为攫取更多利润而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破坏正常经济秩序,也造成贫富更加悬殊。 (2)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在被迫采取措施的同时,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 (3)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认识: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干预和限制私人企业恶性竞争以维护或恢复经济秩序;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重视基础工程如水利工程等的建设。不同: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5)经济政策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克服社会危机,兴利除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决策应把民众利益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职能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潮流作出相应的变革,等等。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垄断铁路、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可知部分垄断集团扰乱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无烟煤矿工人大罢工”可知劳资矛盾突出;根据“食品公司及医药公司危害人民健康”可知医药和食品部门损人利已现象严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迫使煤矿主降低工时并提高工资”可以得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根据“其任期内起诉反托拉斯案件43起惩罚少数行为恶劣的托拉斯。”可以得出垄断资本家为攫取更多利润而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破坏正常经济秩序,也造成贫富更加悬殊。 (2)根据材料“尽可能用正常建设的办法来协助政府改善局势”“断然否决国会通过的一项二十亿美元的救济法案”可以得出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在被迫采取措施的同时,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物价”“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可以得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吸收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得出,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第一小问,相似之处可以从是否干预、处理劳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主要从两者对待危机的态度方面考虑回答。 (5)本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改革与时代需求的关系以及民众利益等方面着手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C. 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

D. 用指令性计划指标代替指导性计划指标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阅兵,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克格勃头子说:“不是我的人。”国防部长说:“没见过他们。”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这则笑话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苏联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大为增长

④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O

一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 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 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 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实行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西方国家

A.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B. 谋求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C.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D. 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