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

二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言是

A. 《人类的危机》

B. 斯德哥尔摩宣言

C.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 《国际和平宣言》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是1950年3月的“斯德哥尔摩宣言”,故B项正确;《人类的危机》是罗素1954年发表的演讲,故A项不符合史实;《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1955年7月9日于伦敦发表的一个宣言,宣言对核武器带来的危险深表忧虑,并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故C项错误;《国际和平宣言》是联合国大会1985年通过的,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天”是每年的

A. 5月8日

B. 9月2日

C. 9月21日

D. 10月24日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哪一项活动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

A. 美国侵略越南

B. 美军入侵柬埔寨

C. 美国侵略印度支那

D. 美国干涉中东地区

 

查看答案

以核武器为代表的现代武器在二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A. 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 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 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D. 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查看答案

材料  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

名称

性质

东亚国家

联合国

政治性国际组织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世贸组织

世界性经济组织

中国、蒙古、韩国、日本

亚太组合组织

区域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东盟

政府间区域性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目前还没有只限于东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亚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

(2)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就东亚和平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尤其是君主之宪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潜惜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辛亥革命后,其有新含义的“人民”影响更为广泛。

将“人民”本义彻底颠覆的是孙中山先生:“专制国以人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正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区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上述例句中的“人民”含义与共古义已有很大差异,而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解释中,某些人已经不属于“人民”的范畴,这为日后毛泽东对“人民”的阐释理下了伏笔。

当时,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凡生息于一国中者,苟及岁而即有公民之资格,可以参与一国政事;是国民全体对于政府所争得之自由也。……然希腊纯然贵族政体,所谓公民者,不过国民中一小部分,而共余农工商及奴隶,非能一视也。罗马所谓公民,不过其都会中之拉丁民族,而其攻取所得之属地,非能一视也。”“卢梭之言曰:‘主权不在于主治者,而在子公民,公民全体之意向,即主权也。社会之公民,常得使用其主权,持以变更现行之宪法,改正古来成法上之权利,皆性所欲’”。

——摘   万齐洲、 冯天瑜《“人 民”词义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民一词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外历史上人民一词含义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