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教育体制的改变

B. 国内政局的稳定

C. 外交环境的变化

D. 经济水平的提高

 

C 【解析】新中国初期,美苏“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外语教育出现新的转机,故C项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B. 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 新文化运动己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 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查看答案

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 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 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 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查看答案

学者罗明先等人认为,孔子一直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现在要打倒孔子,人们就像突然失去了信仰一样,思想上不知该何去何从。也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所以新

文化运动很快就结束了,进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C. 打倒孔子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

A. 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 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 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 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