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

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五蠹》

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墨子·公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

(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

 

(1)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韩非。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墨家。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 (4)百家争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解析】(1)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是孟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的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根据“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可知是韩非。根据“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结合所学概括得出。 (3)根据“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墨子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 (4)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 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

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查看答案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 “大一统”的主张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天人感应”学说

D. “三纲五常”学说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他

A. 要求批判神权统治,主张人性的解放

B. 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

C.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精神自由

D.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求建立本民族宗教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塞万提斯在其《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目的根源于(      )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