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A. 《马关条约...

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A. 《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 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D 【解析】从题干中的表格看,中国进口棉布的数量大体上是稳中略有提高,而棉纱的进口量是迅速提高的,根据所学可知,棉布是工业制成品,而棉纱是工业生产的原料,所以可以看出我国民族织布业所需原料在不断增加,所以其对外国棉布的依赖程度在降低,故可以说明D符合题意;题干所反映的时间是1870-1910年间的情况,所以不能据此得出A;当时中国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在这一时间段内,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逐渐由以商品倾销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查看答案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查看答案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 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 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