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解析】《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并不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而是列强这时把清政府当做了自己的工具,不必直接进行侵略,而是靠清政府进行侵略了,即由之前直接的侵略变为“以华治华”,故排除A而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已经意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故C不是列强的主要意图和结果,排除C;这一变化是列强侵华策略的变化,起不到打击列强在华势力的作用,是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查看答案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 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 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30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也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来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下面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交接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的?

(3)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