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从耘。”(宋代)范成大《...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从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 【解析】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D正确;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A;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B;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 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

B. 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

C. 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

D. 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

 

查看答案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A.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关】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