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关】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1)、特点:中国: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 西方: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 (2)、影响: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认识: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教育的发展。从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中可以分析概括出中国国家教育的特点;从材料二“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中可以归纳出西方国家教育的特点。从材料“洋务运动”“甲午战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危机、西学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出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的原因;从材料 “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的重视、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根据所学可以得出两者之间是相互推动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人文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 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 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 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段的运用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 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