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

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A.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 “专制君主的参谋”

C. “劳苦大众的代表”

D.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专制君主的参谋”是法家思想的体现,“劳苦大众的代表”是墨家思想的体现,“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查看答案

【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对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计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一一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受)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一一美国人跟中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的结局对中美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冶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摘编自[美]大卫·M科茨《全球化与新白由主义》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万能论”,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削减社会福利;实行“大市场”和“小政府”。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这一切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实践。

 

查看答案

材料: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一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政策“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国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脫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退却”的原因及相应措施的本质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意义,并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教(或退却)”中,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