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早期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排除A;材料主要讲述了洪仁玕建议天王不易决断的事务应采用的方法,而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故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洪仁玕对天王的批评,反而体现了对天王权威的维护,故可排除C;依据“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可知洪仁玕的主张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英印的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 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

C. 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 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不合时宜

B. 礼法并用

C. 厚古薄今

D. 源远流长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查看答案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查看答案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