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
A. 实行土地私有 B. 实行土地国有
C. 实行集体耕作 D. 实行个体耕作
1920 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第一期的封面 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全新的编辑理念:封面正中是地球,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 相扣。这反映出
A. 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 新文化运动已使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了人心
C. 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 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 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 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19 世纪末人们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派”,1905 年后又称他们为“立宪派”。 试以近代化史观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他们的政治观点发生了变化
B. 他们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C. 他们所处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他们同清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B.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C. 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
D. 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