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40年代以后,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

20世纪40年代以后,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教徒的爱国心切

B. 《印度独立法案》的实施

C. 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D. 印巴战争的结果

 

B 【解析】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按照宗教原则,巴基斯坦在地域上由东、西两部分构成。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带来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材料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教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

——(叶青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4)道路创新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是如何创造性地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的? 

 

查看答案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探究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探究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

(3)“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5年2月《文化共识网》:“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 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 理由是什么?

(2) 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 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 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 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 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

C. 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D. 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

 

查看答案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