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 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 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 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 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C 【解析】印度总督本丁克的决定体现出英国政府从文化上瓦解印度,对印度进行文化殖民,强烈推行西方文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只体现出后半句话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采取的措施是强行推行西方文化,没有尊重印度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提出的背景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论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后,英国在印度继续制造宗教矛盾

③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人民反抗采用镇压和欺骗策略

④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B. 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个!”此挽联是为了悼念

A. 陆皓东

B. 秋瑾

C. 宋教仁

D. 黄兴

 

查看答案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