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

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

 

B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提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据此即可概括出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统治者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始终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故C项错误。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材料未涉及,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 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 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 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 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肤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尔,其情与中华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从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3)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制订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结果怎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