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 艺术鉴赏

B. 信息传播

C. 舆论监督

D. 通达民情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材料“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体现的是报纸的信息传播功能,故B项正确;A项是电视的功能,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查看答案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05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

A. 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

B. 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的消息

C. 电影《渔光曲》在国外获奖的消息

D.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消息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

A.外国传教士       B.清政府         C.维新派       D.革命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在探讨“社会生活变迁”问题时,某同学从古代、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习俗等角度入手,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他们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与这一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3)根据上述图片信息,概括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呈现的趋势及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

(4)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杆,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