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 A.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

A.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 青苗法、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青苗法

D. 市易法、募役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北宋王安石变法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的“青苗法 、市易法”符合题干“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要求。而其余ACD三项不能够从总体上体现题干要求,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吴起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商鞅变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覃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

——杜书文《“庆历新政”何以夭折》

材料二庆历新政失败是必然的,是北宋政府体制决定的。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但是,如果以牺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来实现富国强兵,专制帝王当然不能答应。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

——马立诚《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庆历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

材料二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轿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

材料三臣伏见于下官吏,员数极多……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

——《欧阳文忠公全集》

(1)材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着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

(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各指什么社会现象?“夷狄”和“寇盗”的称呼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立场?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所持的基本主张。其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A.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 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 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 权臣当政,政局动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