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覃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

——杜书文《“庆历新政”何以夭折》

材料二庆历新政失败是必然的,是北宋政府体制决定的。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但是,如果以牺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来实现富国强兵,专制帝王当然不能答应。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

——马立诚《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庆历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1)目的: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 核心:整顿吏治。 成效: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严格限制了升迁,“冗官”现象得到遏制;德才兼备的人得到提拔,提高了官员素质;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2)触犯了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规律方法】记住三字,做好材料解析题 (1)读——解题基础:①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②要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 (2)找——解题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同步的,不必将两者分开)①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②找出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相似点。③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3)答——回归问题:①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②坚持“论从史出”。 ③注意得分点。④论点明确,简明扼要。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据材料二“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说明“庆历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再从整顿吏治的角度回答其核心是什么。再从政治面貌、官员选拔、官员素质、社会矛盾等方面回答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2)本题根据材料“以牺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来实现富国强兵,专制帝王当然不能答应……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大官僚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方面概括指出“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

材料二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轿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

材料三臣伏见于下官吏,员数极多……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

——《欧阳文忠公全集》

(1)材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着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

(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各指什么社会现象?“夷狄”和“寇盗”的称呼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立场?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所持的基本主张。其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A.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 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 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 权臣当政,政局动荡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查看答案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 设通判,监督知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