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6月12日的《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记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

1919年6月12日的《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记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

A. 学生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

B. 北京仍是五四运动的中心

C. 南京国民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D.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解析】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和“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以看出,材料反映出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不准确,五四运动后期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后期重心转移到上海;C选项此时的政府时北洋政府,而不是南京国民政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彻底消除了人们的封建意识

B. 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铲除了封建帝制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从1895至1913年,至少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