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题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A. 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 平定三藩叛乱后

C. 收复雅克萨之后

D. 进兵台湾时

 

A 【解析】材料“四月天山路”“积沙”“亲征”可知是在西北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故选A;“进兵台湾”是在台湾地区;平定“三藩叛乱”涉及的三藩包括西南、华南以及东南地区;“收复雅克萨”是在东北地区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故排除B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沉沦”和“上升”的U字型轨迹。一个是从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后者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本质上不是互相结合,而是互相排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对观点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美国,早期人们主要是到镍币影院观看电影。这种廉价的娱乐满足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美国移民的需求,因此大受欢迎。镍币影院的成功刺激带动了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为美国影业主导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好莱坞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户外拍片,地貌多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周期,于是大批的制片人纷至沓来。一战爆发后,欧洲电影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很大打击,元气大伤;而美国由于远离战火,昔日的对手几乎陷入绝处,美国则借机大规模进军国际电影市场。到1920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收入来自对外电影出口。20世纪20年代末期,好莱坞在技术层面进行了革命,于是有声电影诞生。到1946年,美国观影人数和票房都达到顶峰,每周观影人数达9000万人,电影业总收入1947年高达17亿美元。三四十年代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蔡卫《美国电影艺术史》

材料二好莱坞电影正以越来越强劲的态势攻占全球电影票房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票房的分成一直在60%以上……除了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制作班底都不乏韩、中、日甚至印度面孔。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攻城略地,少不了高科技的功劳。早在1998年,《国家公敌》中就已经出现了视频监控,将于2018年3月在美国上映的科幻巨制《头号玩家》,更是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巨细靡遗地极致呈现。好茱坞电影向全世界传达了“美国精神”,即向人们宣告,不论贫穷富有,出身贵贱;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今天的好莱坞面对着好莱坞霸权的威胁和民主差异体系的限制,在人们的接受、批评和质疑中,好茱坞电影用民主与自由的心态打开了通往民主的大门,它们似乎在积极地迎接着第二个“好莱坞”。——它们的对手的到来,任由人们评说。

——摘编自陈旭光《美国电影经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电影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好莱坞电影折射的历史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加大了工厂立法的力度。针对纺织行业的现状,1847年《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妇女、青年工人和童工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十小时。1850年议会通过了《工厂法》,它再次确认了十小时工作制原则。进一步规定了工厂的开工时间和工人的用餐时间,从而切实保障了工人的权益。1853年议会再次通过新的《工厂法》,这部工厂法规定,“正常工作日”的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童工。1867年议会又通过工厂法修正案,将此前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雇佣人数超过50人的工厂。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1929 年,美国经济爆发大危机,随之迎来大萧条,由于失业和贫困的刺激,工潮此起彼伏,俄亥俄、加利福尼亚和威斯康星等州都爆发了流血罢工;从缅因到亚拉巴马,35万纺织工人发动起事,影响遍及全国。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罗斯福新政中出台。该法保障劳动者享有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采取干预工会的措施,雇主有义务就工资、工时及其他雇佣事宜,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与工会展开集体谈判。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集体谈判成为劳资关系的主流模式,集体劳动关系法甚至成为“劳动法”的同义语。

——摘编自阎天《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英国工厂立法相比,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的特点,并分析该法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晚清新政时期和民国时期。1896-1911年间,仅上海一地,就成立了100多家出版机构。从1900年至1911年间,我国共译书籍1599种。这些翻译书籍,译自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或其他语种,而以日文居多。此时期的译著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由于晚清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也大量出现。晚清在上海、汉口等地,通俗文化以它鲜明的大众性也迅速崛起,故以出版小说为主的出版机构这时也蔚为可观。在1905年前后,民营出版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双峰。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摘编自宋原放等《中国出版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出版业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出版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竞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边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