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及最早出现的时期。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在观点上的相同之处。

 

(1)地主阶级洋务派。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 (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都主张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中国的实力。 【解析】(1)由“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体现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 (2)由材料“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知方法是先购买,再仿造。由“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答为: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由“中国欲自强”“购买外洋器物”“学习外国利器”,可以答为:都主张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中国的实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多有。禁海之后,绝迹不见。这可见外国货币之侵入,必限于与外国通商之时,及与外国通商之地。前此中外交通,时有绝续;又多限于一隅;所以不能大量侵入。到五口通商以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外国铸造的货币,使用的便利,自胜于我国秤量的金银(其称量之法,且不划一)。外国银圆,遂滔滔输入,而以西班牙、墨西哥两国最多。中国的自铸,始于光绪十三年(广东张之洞所为),重量形式,都模仿外国银圆,以便流通。此时铜钱之数,颇感不足。光绪二十七年,广东开铸铜元,因其名价远于实价,获得颇多。于是各省竞铸,经谋余利,物价为之暴腾。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在1934年6月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应该增加货币发行保证的白银份额,达到“金三银一”的比例,亦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于8月9日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凡交到造币厂的白银必须用于铸造标准银元,或充作通货准备。

——中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金。(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于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英美派出了自己的经济专家参预了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引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流通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