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就提出了一个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的著名论断...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就提出了一个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的著名论断:

朝廷内外官僚,皆由士充之。故汉代政府,由武帝以下,乃确然成为一士人政府。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指科举等选官制度)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注:文中的“士”“士人”并非指西周贵族最低等级——士,这一等级在春秋战国解体,同时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即文中的“士”“士人”。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卷参考标准 标准 分值比例 论述合理,多角度分析 40% 运用史料充分、恰当 40%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20%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即可表态认可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或可称为‘官僚政府’,官僚即士人为之”等,由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相关内容以及官吏任免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来,形成“官僚政府”。理由:地方上,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也可否定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可以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士人政府”不过是未付专制皇权的工具而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反映的历史背景。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3)某校开展“图说政治制度史”的活动,请你任选三幅图片撰写简要说明词,包括国家、制度名称及特点。

 

查看答案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关于地方管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就分封制和郡县制问题,在廷议中展开大辩论。仆射周青臣认为设置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齐人博士淳于越认为,殷周能享国千余岁,是因为封子弟为辅佐的缘故。实行郡县制,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丞相李斯则认为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也”。

(1)概括上述争论双方的论据。若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辩论,你支持哪方?并请补充一条新论据。

材料二李维汉(时任统战部长,1983年回忆)写道:我们党在历史上曾提出过实行联邦制。1949年人民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是否实行联邦制问题征求我们的意见。我认为不宜实行联邦制。理由是: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往往互相杂居或交错聚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只在例外情况下允许联邦制;俄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革命时期)已分离为不同国家,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我国并没有经过民族分离。……毛泽东同志同意这个建议,在《共同纲领》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石光树《解决中国民族自治的一大悬案——以此怀念李维汉并纪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五十周年》

(2)新中国没有效仿苏联的联邦制而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其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地方管理的决策问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有关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初年,田蚡任丞相,权倾朝野,他所荐举的官员里,有从平民直接跃升到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其权势大有凌驾于皇帝之意。一次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终于表露出内心的不满,问他:“你荐举的官吏说完了吗?我也要荐举我的官吏呢”。田蚡还曾经请求占用官营手工业管理部门少府考工室的地方用以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你为什么不索性占用武库呢!”

——摘译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材料反映了西汉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怎样的对策?

奏折制度最初产生于康熙朝,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文书形式而出现的。康熙朝未实行回缴奏折制度。……奏折不通过内阁转呈,而由奏事处转呈,皇帝亲自拆阅和批答,皇帝的批示完全出自自己之手。雍正即位后对奏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回缴朱批奏折制度。将奏折的处理程序纳入军机处的轨道,全国有一千多人具有上折权,而将内阁置之高阁。

——摘自瞿嵘蓉等《中国古代秘密章奏发展与演变》

(2)依据材料归纳奏折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标志着两极对抗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华约解散

D. 柏林墙倒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