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往往是时代的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

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往往是时代的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这一主流文学形式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兴旺”的原因和条件。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材料二   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为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

(2)反映明清世俗文学艺术的资料最为丰富,请举例说明。不同于宋代文艺“兴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文学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之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同时自那时起,西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19世纪,享乐幸福论非常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学艺术转向人物本身以及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材料四 与欧洲普遍流行的幸福观产生的还有另外一些人的别样幸福观,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制,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他毕生致力于号召实现无产者的幸福生活,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4)材料四所体现的别样幸福观,最终形成的理论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特点:娱乐艺术性;比以往侧重于个人感情生活;形式自由活泼,句子长短不一;趋于平民化、世俗化。 原因及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有表达个人情感的需求;词本身句子长短不一,更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适合市民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政治上:专制集权加强压制个人思想,希望通过文学来寻求精神自由);宋代科技发达,活字印刷术出现促进了文化传播。 举例:宋话本、《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兴起。 (2)明清时期:小说,京剧。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经济上: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断解放人的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流行;政治上:反对封建教会束缚,后来反对封建专制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4)马克思主义。 (5)文学艺术和观念的变化与当时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任何文艺和观念都是时代的见证。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问题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直接联系教材知识可知是宋词,其特点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及条件,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思考,从宋代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举例联系宋代市民文化的代表来例举即可,如风俗画、话本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明清世俗文学艺术的代表,联系教材知识来例举即可,如明清小说,戏曲等;第二小问原因市民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不同于宋代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文学艺术转向人物本身以及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近代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抓住重大事件来组织答案,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断解放人的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流行;反对封建教会束缚,后来反对封建专制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和“他毕生致力于号召实现无产者的幸福生活,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莱分析,可得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要结合材料信息来谈认识,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在宋代和明清时期起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是不同的,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欧洲人的思想观念与中世纪相比,其思想观念明显不同,这说明文学艺术和观念的变化与当时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任何文艺和观念都是时代的见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段话实际上

A. 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体制的厌恶

B. 为资产阶级永久统治做辩护

C. 承认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D. 明确了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

 

查看答案

“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此文中的“它”是指

A. 人文主义

B. 自由主义

C. 民族主义

D. 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

A. 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 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 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查看答案

关于巴黎公社,法国历史学家艾尔朗热不无幽默地说:“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暴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作者认为

A. 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B. 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

D. 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