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1)地区:亚洲。 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解析】地区:根据材料“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以知道,地区是亚洲;原因:根据材料“16世纪”,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原因是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查看答案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查看答案

1603,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