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个主权国家既彼...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传》

材料二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材料三“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怎样政治局面?美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差异。

 

(1)政治局面:独立之初实行松散的邦联政治。改变:制定1787年宪法,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2)看法:认为美国接近直接民权,法国实行的是间接民权。借鉴:采用主权在民和权力制衡原则,提倡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 (3)差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而英美为间接民权。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以得出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的政治局面。从材料“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改变这种现状。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看法”结合材料二中“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可分析出答案;“借鉴”则结合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建立 的政治构架进行分析。 (3)要注意从题干材料中分析和归纳出答案要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异同,尤其要注意从“民权”“宪政”等关键词进行思考,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分阶段实现宪政,实行直接民权,而英美实行的是三权分立,这是二者的区别;其相同之处是都反对专制,强调主权在民和权力制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解释什么是共产党的政治时说:“政治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生产力的。即在政治、经济和人民三者之间实现均衡。面这个均衡的支点便是人民。”在此,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应

A.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了政治、经济与人民的统一

D. 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绝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A.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B. 首次明确了中国社会性质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查看答案

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

A. 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C. 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 节制资本发展民生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D. 《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