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要求考生准确概括材料一信息并找出两人的共同“救国主张”,在此 基础上分析其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解题时, 要求考生将陈嘉庚和黄炎培所处的时代 “民国初期”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从宏观视野考虑问题,同时要善于学会将所学的同类 历史知识迁移过来(如维新思想、实业救国的积极意义和未能实现的原因等等),进而从容组织答案。 (2)考查考生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强调的开始由“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的分析和解读。解题时,要求考生回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大背景和小背景:即大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小背景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至于基本内涵要结合材料信息和当时中共所面临的任务去思考。从而得出“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的答案。 (3)首先考查考生对材料提供的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变化信息的概括,其次分别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论证相关问题。三个设问能力要求层层递进,愈来愈高。解题时,首先对曲线图信息解读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又要从局部阶段(但不能细化到每一年)阐述变化,从而得出“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 长;50年代末 60 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的答案;在第一层次回答的基础上,针对第二层次“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在第二层次回答的基础上,针对第三层次“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 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设问,论证时要紧扣主题,结合当时的国情,总结建国后经济工作失误原因,从宏观着手。从而得出结论。 (4)要求“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考查考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务必要充分理解材料,从而得出以下逻辑关系的认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然后按照这一逻辑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在解释什么是共产党的政治时说:“政治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生产力的。即在政治、经济和人民三者之间实现均衡。面这个均衡的支点便是人民。”在此,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应

A.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了政治、经济与人民的统一

D. 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绝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A.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B. 首次明确了中国社会性质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查看答案

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

A. 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C. 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 节制资本发展民生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D. 《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在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    

A.民主主义革命                B.民族独立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               D.科学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