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1年《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指出...

1991年《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指出不问姓“社”姓“资”口号的流行,会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文章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深化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

D.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C 【解析】材料将改革开放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说明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故选C;材料说明当时对改革开放有顾虑,排除A;材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关,排除B;1992年十四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 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 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 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 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查看答案

1903年,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族派” 的描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政党政治发展迅速    B. 民主革命即将完成    C. 国家政权更替频繁    D. 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在处创办了《青年杂志》

B.袁世凯在处掀起了茸孔复古逆流

C.康有为在处发起了公车上书

D.孙中山在处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放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中、特别应根据美国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态度来进行考察。尽管在公开场合大讲中国的友谊,但美国政策的长期目标,肯定不是建立在利他主义或依恋中国文化或中国人民的感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美国对战后东亚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实际考虑之上。……1945年春,海军部长弗雷斯特尔直截了当地询问国防部长史汀生:“我们针对苏联影响远东的政策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希望有一个对抗这种影响的抗衡者?这个抗衡者是中国还是日本?”

20世纪60、70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