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分析“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任答3个方面即可)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涉及到市场和商品问题,主要突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商品交流频繁两个方面即可,原因则要回答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殖民侵略所造成的。 (2)“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其实就是回答出英国率先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又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早、工业革命也早,所以英国就“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 (3)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其实是要从汉唐的强盛的角度进行回答问题,例如,可以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和人唐代的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最后还要强调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B.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明确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因而也就越来越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 工人运动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压制

C. 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发展

D.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此后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些史实表明

A. 英国开始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B. 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C. 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世界历史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查看答案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 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 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 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