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明确的模式...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明确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因而也就越来越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 工人运动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压制

C. 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发展

D.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D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福利制度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工人运动,排除B;工人和资本家属于对立的阶级,故政治地位不可能趋同,排除C;由“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们变得愈来愈富裕”,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此后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些史实表明

A. 英国开始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B. 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C. 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世界历史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查看答案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 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 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 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查看答案

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A. 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 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 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 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查看答案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 中西交流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需求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