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方面。 材料一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方面。

材料一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学,涉猎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通过传教士的介绍,他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康熙“认识到不论从科学上看,还是从艺术上看,中国并非是惟一的文明国家”。但是,他并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也不鼓励中国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康熙认为:“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他既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之处,又要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以安抚臣民。

——摘编自吴伯娅著《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

(1)依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对西方近代科学的态度。如何评价康熙皇帝的这种态度?

材料二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时人认为这背离了“用夏变夷”的传统,而是“用夷变夏”。洋务派“中体西用”可以追溯到“师夷长技”。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科技思想来纠正和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1)态度:对西方近代科学有浓厚的兴趣;阻止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认为西方科学来源于中国。评价:其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阻碍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背景:鸦片战争失败,出现民族危机。过程:鸦片战争后,主张仿制船炮;到魏源主张突破“夷夏之防”(或形成“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意识)。洋务运动期间,大量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影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念;促进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学,涉猎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可概括为对西方近代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根据材料“但是,他并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也不鼓励中国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可概括为阻止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可概括为认为西方科学来源于中国。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维护专制统治、阻碍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进步等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失败、出现民族危机等方面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过程,根据材料“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等信息可从主张仿制船炮,到主张突破夷夏之防,再到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等方面归纳作答。第三小问,关于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传统儒学观念、促进近代化等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阮元 (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李元度评价他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  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他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他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在他二十岁左右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查看答案

材料 李时珍,字东壁,蕲删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国,次以集解说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方技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以前“医家《本草》”的发展状况以及李时珍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时珍能够取得重大医学成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盛赞某部明代长篇小说;“作者之于世情,盖诚及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他所赞誉的作品是

A. 《金瓶梅)

B. 《红楼梦》

C. 《三言两拍》

D. 《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春秋至秦汉,我国农业呈现出如下现象:①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②产生代田法,能防风抗旱;出现区田法,耕作技术提高。③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规律。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有些地方实行休耕制,出现两年三熟制。这说明

A. 精耕细作的农业出现    B. 社会转型推动科技进步

C. 传统科技领先于世界    D. 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