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100年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100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

A. 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

B. 对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C. 造成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

D. 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

 

D 【解析】材料信息“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造纸术发明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故A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对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但这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反映出,故B项错误;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

A. 防止土地兼并

B. 稳定统治秩序

C. 增加赋税收益

D. 开发关中地区

 

查看答案

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

A. 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 告诚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

C.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 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是观念的囚徒……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观念革命是对既定价值的一次全面再评判,它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只有技术革命而无观念革命,那么人类的苦难几乎就会自动地增加。历史上,观念革命总是无法跟上技术革命的步伐。如果固守传统观念不变,限制、削减技术的发展,就等于在做削足适履的蠢事,只会令人类大吃苦头

——摘编自《爱双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探讨“观念革命”。(说明: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技巧演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