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

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

A. 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    B. 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

C. 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    D. 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

 

A 【解析】民生主义主要涉及民生幸福,材料“提倡实业”“同享安乐之幸福”说明孙中山希望通过发展实业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大同思想,故B项错误;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C项错误;“不二选择”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查看答案

1919年2月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等的经济组织。”该文

A. 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B. 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

C. 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

D. 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查看答案

下列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言论,最有利于近代民主革命目标实现的是

A.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亡者,踵相接,背相望

B.女权愈振之国,共国愈文明

C.社会主义社会是最进步之社会

D.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

 

查看答案

谭嗣同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唯有朋友一伦对人无弊而有利,因为它自由而平等,于是他主张将其它四对关系都变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他还认为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谭嗣同

A.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       B.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致

C.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传统思想      D.具有托古改制消极保守的一面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观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