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 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 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D 【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维新变法开始,因此君主立宪逐渐进入了改革日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B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错在“彻底”二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查看答案

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重视民意和與论

C. 有意加强中央集权

D. 具有早期民权观念

 

查看答案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实行“差遣”的主要目的是

A. 笼络民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强化皇权

D. 剪除异已势力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它是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

A. 土地革命    B. “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查看答案

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

A. 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    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C. 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 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