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它是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

A. 土地革命    B. “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D 【解析】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在农业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下降。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类似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D。A项错误,当时是在50年代初期,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谈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而不是迈向共产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

A. 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    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C. 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 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

 

查看答案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从经济史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题目,以前大家问的最多的是,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荷兰?因为荷兰至少在英国之前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体,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很多制度都是从荷兰借鉴而来。

                              —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从18世纪70 - 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

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

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盔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奋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托克维尔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越是繁荣,旧制度消失得就越快;政治自由程度越高的区域,民众对革命的支持也就越积极。他认为,在大革命发生以前一段时间,财政政策的调整改革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能做到比过去有明显提高,但大革命恰恰就爆发在这个总体情况相当不错的时期。他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摘自《凤凰网·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托克维尔关于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所学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该题。

表1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2  1903---1936年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量变动情况(单位千担)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从表1和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其主要成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