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1)“旧道德观念”指: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 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 (2)发展阶段:学术——政治——伦理(或器物——制度——思想。) 出现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 (3)问题: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 原因: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围绕新文化运动,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应依据中国古代的 主流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回答; (2) “发展阶段”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 “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要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这一角度,结合新文化运动 的局限性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格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朱子文集》七十二

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材料三: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材料四: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陈独秀《警告青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

 

查看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 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查看答案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思想是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查看答案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据此可得出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B.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决定着民主革命的方式

C. 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

D.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