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

材料一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1)因素:朝鲜半岛上互不承认的两个政权互相对立、敌视,企图消灭对方、实现统一是战争爆发的内部原因:美苏冷战,大国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美国的圈钱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影响:使东亚局势更加紧张,爆发了局部的热战;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中国难以统一台湾;朝鲜半岛成为苏美之间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朝鲜半岛上互不承认的两个政权、美苏冷战、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美国对朝政策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注意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加剧了东亚紧张局势、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之间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查看答案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内容

1912年11月5日

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

1916年7月6日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l921年8月13日

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

(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

(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 “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 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 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