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B.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C.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C 【解析】材料中的“洋务运动结束”“维新运动早产”说明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而此战争刺激清政府开始了 维新变革,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C项正确。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文明和改变落后军事观念的是洋务运动,A、D项错误;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是早期维新派,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查看答案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对“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B.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

C. 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

D. 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B. 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D. 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架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近远,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学习制度,改革强国

C. 武装暴力,革命救国

D. 实业救国,商战富国

 

查看答案

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指出:“清政府之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并使彼国志士所著《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材料说明

A. 日本“蔑华”的观念由来已久

B. 日本“慕华”的传统观念开始出现转变

C. 清政府的衰败源于提倡固陋之说

D. 日本志士以中国被西洋侵略作为警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