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

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 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C 【解析】从材料中的“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公有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故C正确;资产阶级共和国与社会主义明显不符,故A错误;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是一种暴力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叙述二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查看答案

1911年10月12日,湖北起义军颁布公告,明确规定:“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

A. 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B. 体现了革命党鼓励发展实业的决心

C. 表明湖北军政府只代表商人利益

D. 说明武汉当时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

A. 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B. 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C. 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

D. 主张应该“节制资本”

 

查看答案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由此可知这些新知识分子(  )

A. 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

B.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 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

D. 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