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D 【解析】从材料中的“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破碎,从侧面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随后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表明上层建筑的改革逐渐提上日程,故D项正确。AC项包含在D项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1882年股票市场行情(部分),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

股票名称

票面额(两)

股票行情

2月1日

6月12日

7月29日

9月26日

10月9日

轮船招商局

100

220

250

255

253

270

上海机器织布局

100(先收50)

96

112

115.5

110

105

开平矿务局

100

170

237.5

220

216.5

230

长乐铜矿

100

160

170

168

230

平泉铜矿

105

125

200—205

257.5

256

251

鹤峰铜矿

100

123

175

155

177

 

 

A. 军事工业收益日渐增长

B. 民用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C. 民间资本主导地位明显

D. 民用工业资金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 中国主权的丧失    B. 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 中西方地位平等    D. 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查看答案

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 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 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 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